昨天,杭州海关公布了最新的浙江外贸数据。浙江出口在收获2月份高速增长53%的成绩后,3月份跌入双位数下滑通道,而进口始终呈负增长态势。
若与全国表现相较,第一季度浙江表现还算良好:进出口总值4774.8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出口3742.5亿元,增长13.4%;进口1032.3亿元,下降22.8%。
但3月份的表现则不太乐观。进出口总值1179.3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出口788.7亿元,下降26.6%;进口390.7亿元,下降10.6%。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下降13.5%,其中出口下降14.6%。
“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商产生两大亮点
第一季度,浙江出口表现有两大亮点。
一是“一带一路”效应初显。一季度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出口额为1244.7亿元,增长16.4%。
得益于海关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改革以及“义新欧”班列全线贯通等一系列利好,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呈较好的增长势头。1—2月,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就达到了1144.6亿元,增长19.7%,占全省进出口额的31.8%;其中出口994.5亿元,增长39.8%,占全省出口额的33.7%。
另一个亮点则来自跨境电商业务。今年一季度,浙江通过跨境电商业务报关的出口额达到1.4亿元,其中,2月份环比增长84.1%,3月份环比增长77%;进口额达1.1亿元,以食品、母婴用品为主。
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出口主流,两者相加占浙江出口总值近八成。第一季度,出口机电产品总额达1584.2亿元,增长17.6%,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2.3%;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386.3亿元,增长11.3%,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7%。
与此同时,文化产品、钢材、铝材、玻璃制品和陶瓷产品等出口增速达两位数,其中陶瓷产品的增速更是高达1.2倍。
不过,成品油、轮胎出口额在第一季度大幅下滑,分别下降37.6%和22.3%。
3月份进出口数据明显下降
浙江第一季度出口如坐过山车,经历了大起大落——1月份,延续去年年末的小幅下降趋势;2月份,在企业年前集中出口因素的带动下强劲反弹,单月增长53%;3月份,呈大幅下降趋势,下跌达26.6%。据杭州海关分析,3月出口大跌是各企业春节后的复工时间较往年推迟所致。
进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趋势,仍一路下跌。第一季度,浙江进口额为1032.3亿元,同比下降高达22.8%。其中,3月进口额390.7亿元,下降10.6%。
杭州海关相关人士分析,“部分资源类商品进口减少,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致使进口始终呈负增长态势”。
[企业观察]
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欧元贬值影响企业接单量
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一家大型外贸出口企业。该公司董事长陈乃科也感受到了今年3月出口的下跌。以他的观察,与生产季节性和欧元贬值这两个因素相关。
“就服饰贸易来看,第一季度外销以夏季产品(为主)。3月份,外销的夏季产品已在运输途中,而秋冬季服装还在生产,所以(这一时间段)会进入短暂的收缩。每年都是如此。”
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欧元在贬值。“这对企业生产造成影响,外商觉得成本高了,就不下单了。”
[专家观点]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出口下跌不是生产问题,是逻辑问题
全球经济都处于下探阶段,浙江3月份出口的下滑不是偶然情况。王曙光预计,今年出口下探是趋势,上升可能只是短暂现象。
不过,数据本身并不重要。我们不能唯数据论,见风就是雨,看到数据上升就乐观,看到数据下跌就忧心。
出口下跌根本不是生产问题,而是逻辑问题。企业是否有可持续稳定的销路?是否有可持续稳定的收益?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又天天在涨,企业能不能消化?即便接到订单,能不能承受得了成本?
其实,国内市场的需求很强劲。占有了中国国内市场,就占有了全球1/5的市场,但很多外贸企业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建议企业将生产重心转移到国内消费市场,多花心思在保障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上。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先海:走在下行趋势上
目前的下行趋势未到拐点,可能还在下行趋势上。3月份我省进出口值下行,关键在于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工业制造业下行不仅影响出口,还影响进口,因为生产缓慢,对大宗商品进口内在需求减弱。
另外,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外贸企业。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企业压力会增加。黄先海预计,若是出口继续不乐观,国家有可能会适度调整人民币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