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为MFI共享平台系列主题讲座之县域金融的整理稿,主讲人为一位在沿海省份从事一线金融业务的资深会员。他阐述的真实状况令人震惊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当然,由于地域不同,不代表整体状况。为出于风险考虑,隐去个人及地区信息。以下为内容:
大家好。
MFI平台上研究机构的人很多,我是在一线,大体讲讲我对目前经济和金融形势的体会。
从宏观经济数据看,有两点:1、去产能、降杠杆完成得不错。2、消费增长也很不错。 这个第一点我不清楚,第二点我没有数据,可是从个人身边来看,是一塌糊涂。连酒店餐饮业都完蛋了。
我真的感觉地到我这个城市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萧条,只有做早餐的和一些抵档的餐饮还可以。
哦,对了,医院和律师生意兴隆,蒸蒸日上。
16日晚,李克强表示,将对县域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了个定向。
农信社是一级法人机构,降准立马可以释放贷款,还有村镇银行。农信社烂账是很多,但这个目前可以解燃眉之急吧。
很多政策上面给的时候是好的,下面就歪了……比如支持三农,小贷等等。我朋友投资小贷的时候我压根就不屑一顾。
(群内提问:燃眉之急怎么讲?一季度的信贷还可以啊)
我对宏观了解不深,我只看我身边的区域经济。我所在城市的所有银行第一季度新增贷款总共是也就是几个亿,相比去年年底存量增加就3个百分点左右。而且这里面水分很大,因为里面的绝大部分是信用社去年因为“大肚子”年底收掉的年初再放的,否则他年底的存贷比是绝对不能达标的。
实际上就新增了一个亿而已,杯水车薪,毛毛雨……这样农信社可以多放些了呵呵。我说的是相对值。
一叶知秋,管中窥豹,所以我觉得新增贷款绝大部分都不会落在广大中小企业上。我这里的数字不过是“被平均”罢了。现在东南沿海省份里据我所知,江苏、浙江和福建现在银行是一个头比一个大。当然福建经济还不怎么样。
一旦不良率突破5%就是区域性金融风险。我说的这些地方很多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只是不断在借新还旧罢了。还有地方政府的干预,对规上企业的照顾,倒逼银行甚至动用更高层银监力量对此掩盖。另外不良是要到不能按期还本还息两个月以后才体现,实际上真正不良的数字要恐怖得多
因为在担保行业,我接触的民营企业非常多。可以说是冲在第一线,我只看身边实际发生情况,我很少相信上面什么胡扯蛋的数据。因为这样更真实。不好意思,可能有些偏激
我举一个例子,本土的银行不良贷款率目前是超过5%的。这是什么概念呢?除去给当地的国企的地方融资平台,还有按揭贷款以外。早就远远超过10%。但是这,还只是官方表面数据。
事实上人行召开的各银行行长会议,秘密流出来的信息是真实不良贷款,已经超出了50%(局部区域,MFI注)。这是一个可以吓死人的数据……
看新闻看报纸看书有的时候会死脑筋,按照数据来体现逻辑,来计算,失真程度很糟糕。真正一些东西要自己切身体会才知道。
哦,传统的借新还旧其实是极少的。不能这样做,这跟银监规定是冲突的。
但事实上是换汤不换药。不过就是一个中间过桥的业务罢了。做过资金资本运作的人都懂我说的意思。
(群内问:真实不良贷款率超过50%?)
我只是说我所在的这个小地方而已。不能代表别的地方。
事实上,我所知道的福建除了闽南那边还好些,别的都一塌糊涂。然后浙江的温州就不用说了,宁波建行指标据说是全国最糟糕的建行。杭州政府拿出专项基金为小企业过桥。我昨晚就说过了,真实的东西往往要在第一线才会知道,只看数据要中招的。当然从全国范围内,因为给大型国企央企的贷款远远高于民企,很多别的地方没我这边那么极端,我的证据不能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这个1%也是相对可以理解为正确的。
这么说吧,上级要求我这个地方4月份的不良率要下降2个点。我们搞这行的都知道,企业不会因为这个月突然就起死回生。那么这两个点应该怎么样降?只好不良贷款重新回收再放,找人过桥,征信有问题的或者帮别人担保征信有瑕疵的尽量能过就过,担保公司快要全军覆没了。只是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高利贷其实是才是真实的利率体现,有低成本的资金拿,鬼才愿意借高利贷。另外,我还有一点补充一下,现在特别是在区域风险的地区,银行会做很多你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也是为了不爆发区域风险
也就是你说的盖子还捂得住……
我这个地方还动用了某国有银行省行一把手和省银监局一把手来调研过,可能也会比较极端些,我们现在和银行一样,过一天是一天。
不过我要帮银行说一句话,事实上银行给的信贷政策是好的,除了这几年利率一直上涨以外,都是真正才扶持企业。企业乱贷款是根本。
短贷长投和挪用资金不在主业上是现在的通病。我曾经问过几个企业主,你们扪心自问一下,银行给你们的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你们如果全部都是用于购买原材料,短期资金融通,你们会走到这个地步吗?他们都沉默不语……
我给平台里的做企业的朋友说一件事情,希望能给你们一些警惕。我这边这次不良贷款上升撇开实际基本面不好的情况下,还有些人是故意不还的。恶意转移资产,赖账,把责任和压力全抛给担保公司和银行。
如果不放水,估计撑不了多久了。至少我这个地方撑不了多久。不好的企业的确应该让他们被淘汰,但现在问题是,可是很多好企业或者有利润有订单的企业会被连带。
我就说这些吧,不敢说太多太大的东西,只说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
MFI点评:
存量调控的思路正走向死胡同。存量调控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必须与差别化的金融管控相配合,而去年以来,我们却是在搞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