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1日 10:54 作者: 杨晶晶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贸易信用险保费收入增长39%,相当于整个财险增速的两倍多。
而在信用险两大业务中,出口贸易信用险和国内贸易信用险则在2012年遭遇了“冰火两重天”。2012年信用险160亿元保费规模中,出口贸易信用险占比接近90%,而内贸险市场份额极低。
进入2013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出口信用保险累计实现承保金额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46.2%,高于同期外贸增长27.8个百分点;向企业支付赔款2.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2%,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收入、赔付双双攀升,显示出外贸风险继续加大。
业内人士预测,由于外贸和内贸的经营风险加剧,信用险市场前景可期。不过由于经营内贸险环境比出口险更复杂,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并不乐于推动,是内贸险收成惨淡的主要原因。
出口信保需求仍继续走高
2012年中国贸易信用险保费收入增长迅速,远高于整个财险行业同比增速。同业交流数据显示,去年信用险保费规模达160亿元,同比增长39%,是整个财险行业增速的两倍多——2012年财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长15%。
“从贸易形势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动力疲软,信用险市场前景巨大,尤其在外贸方面。”一家总部在深圳的财险公司高管表示。
信用险分为出口贸易信用险和国内贸易信用险(以下简称“出口险”和“内贸险”)两大块业务,护航出口贸易和国内贸易。
出口险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商业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承保企业的收汇风险、补偿企业的收汇损失,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内贸险承保的主要是买方信用风险,包括因买方破产、无力偿付债务以及买方拖欠货款而产生的商业风险。二者均可以使用保单进行融资贷款。
中信保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赔付双双攀升,显示外贸风险继续加大。1~3月,出口信用保险累计实现承保金额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46.2%,高于同期外贸增长27.8个百分点;向企业支付赔款2.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2%。“出口企业依然面对信用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引起的某些行业贸易环境变化、开拓新市场等风险,对出口信用险的需求将会继续走高。”一位长期研究信用险的学者说,“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是投保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随着出口信用险市场需求日渐旺盛,中信保独家承保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今年1月,人保财险获批从事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结束中信保长达11年的垄断地位,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从中信保独家经营,走向市场化。业内人士透露,人保财险重点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小微企业客户占人保财险信用保险客户数量的一半以上。“这将会对中信保产生一定的冲击。”上海一家财险公司中层称。
5月中旬,人保财险在浙江签下出口信用险第一单,并大力招聘出口信用保险的专职人员,业内人士表示,人保将会大力开展江浙一带的短期出口险业务。
“江浙一带民营经济发达,向来是出口大省,预计人保财险在此地的推动力度极大。”上述深圳某财险公司负责信用险业务的高管认为。
出口险、内贸险保费相差悬殊
外贸风险上升、投资乏力,“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护航内需的“内贸险”,承保买方破产、无力偿付债务及买方拖欠货款而产生的商业风险,可缓解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带来的风险。同时,内贸险能够大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内贸险本应受到市场欢迎,但经办数年,更有政策护航,却一直“叫好不叫座”。
2012年7月,商务部为了推动内贸险,给予投保企业不超过实际缴纳保费50%的基本保费补助。 但是,尽管有优惠政策推动,内贸险仍旧难敌出口险。2012年的160亿元信用险保费规模中,出口信用险占比接近90%,内贸险仅占10%的市场份额。以市场排名第一的中信保为例,2012年,中信保120亿元信用险保费中,内贸信用险保费收入只有4亿元。
“经营内贸险的风险比出口险大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推动内贸险,这是内贸险发展缓慢的原因所在。”上海一位财险公司总经理刘莉(化名)透露。内贸险在企业中认知度很低,多家贸易公司对记者表示,没有听说内贸险,更不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
内贸险的经营风险远远高于出口险,与国内贸易环境有关。刘莉告诉记者,外贸出口方向以欧美国家为主,欧美国家法律体系相对健全,当债务人拖欠货款、破产时,对债权人有较好的保护。
国内贸易则相对复杂,一旦出现破产、拖欠货款等情况,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原因,行政干预过多,在赔偿员工、缴税等等之后,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微薄。
“内贸险的发展,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征信体系,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经营内贸险比出口险难度更大。”刘莉表示。